童年往事十六 重庆知青

2021-1-17 云天 家事叙叙

     “知青”,即知识青年,主要指城镇知识青年,也是我国文革时代一个特定的族群称谓。五十年代中期,大中小城市纷纷湧现出一批批的高中、大学毕业生,而城市发展受限又不能完全安置他们,只能将一部分人转移农村。 

 

    “农村有一个广阔的天地,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”当年主席一挥手,成千上万城镇知识青年承前继后,开启了轰轰烈烈的“上山下乡”运动,尤其是文革后,学校停课闹革命,大量的初中生、高中生城市无法安置,便响应号召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……”浩浩荡荡开赴农村和边彊。

 

     我们大队也来了一伙知青,不过最先给我的印象却很负面。听一些大人讲,来我们大队的多是大企业职工子弟,重庆知青最多,住在洪河十一社的知青点。传说那帮人中,好些是“天棒锤”,也就是“愣头青”,不好管,打架斗狠,干活敷衍,再后来又听到社会上一些人传,其它地方的知青还有偷鸡摸狗的事。

 

     果然,很快我就初识了知青的厉害。那是一个夏天的早上,我家巳吃过早饭,隔壁学校高音喇叭传来一阵高昂的革命歌曲声。大队要在学校开一场大会,我家旁边的石板大道上,巳有人仨仨俩俩地走来。

 

      当时,我正站家门前地坝边,漫无目的地看着大道上这些去开会的人。突然,一伙年轻的男男女女嘻嘻哈哈地走来。从他们新颖的穿作打扮和气质神态看,正是大队的那帮插队知青。 到了我家门前的一棵李子树下,走在前面的两个男知青忽然停下,左瞧右看,然后伸手过头顶跳跃起来,一次,两次……。

 

     不好!心中一个念头闪过。原来他们要摘我家李树上的李子!我家大人开会去了,我人小,想骂,没骂过人,想打,八九岁的个子更打不过人,而平时形影不离的“乌儿”想是随大主人而去,此刻不见踪影。急得我团团转。

 

     “乌儿”是我家养的一条大狗,体型大,乌黑的皮毛,“哐哐”叫声大如宏钟。有人听闻此声便会远远躲开。此时想人仗狗势,驱狗逐贼是不可能了。 眼见那个男知青扯下一条树枝,摘完上面的李子,又要去拉扯另外一条树枝时,被后面的两个女知青给制止了。

 

       这件事现在想想都好笑!不过就几个李子嘛,现在叫人家吃,人家还不愿尝呢?可放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,尤其是对一个懵懵懂懂而又坚决守卫自家财产的少年,也是一件不难理解,值得一提的事。以后每每到大队开会时,我在家门口都要严阵以待。

 

       当然,此事也让我看出来,那些好看的女知青是善良的好人,与男知青不一样。特别是后来知道,我们学校教音乐的朱老师,原来也是重庆知青,她音色悦耳动听,待人和霭,教学认真,就更坚定了自己这一看法。不仅如此,后来的经历,让我对男知青的看法也改变了很多。事实上,这些重庆知青是相当可爱的,仅管他们不怎么会农活,可不是他们的错,他们更习惯城镇生活,他们不但有知识,有新观念,还相当有才艺。童年记忆中,大队的知青,带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欢乐。

 

      记得有一年,应该是八九月份,为了准备参加镇里组织的文艺会演,我们村成立了以大队知青为骨干的文艺队。平时排练地点就在学校旁边的村会议室操场上,让我们这帮小伙伴大饱眼福。无论是藏族舞,还是新疆舞;无论是美声唱,还是通俗唱,那都是有板有眼,有模有样。 印象中特别深刻的,自然是有小孩相关歌词的歌舞。那首歌叫《大寨亚克西》,是歌舞结合的表演唱。此外,还因为男主唱,是我们村本地人,一个姓邬名成的小伙子,大约十四五岁的年纪,也是文艺队唯一的非知青。他个子高,胆子也大,性格外向,与知青们玩在一起,有底气,应该是缘于他的工人家庭。他的歌声干净宏亮,脸上透着一份得意。看,他开口领唱了: “我参观大寨回家乡哦,说不尽的高兴话心里装哦,我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哦,怎么能叫我不歌唱哦”他一边唱,一边有节奏地晃着脑袋上的瓜皮帽子,扬眉动目,并有意捻着贴在下巴上的胡须,慢慢地踱着步,转着圈。

 

     众演员围着他转圈,齐唱:“亚克西,亚克西……来来来,来来来来来,嘿,大寨人是亚克西!”唱到后一句歌词时,众人同时伸出大拇指。

 

     “大寨的小伙子腰干子硬哎”成领唱到第二段歌词时,转着圈的中央变成了两个人,多了一个女主唱,女跟唱:“腰干子硬哎”二人立腰,捉对表演,转着小圈。

 

     “大寨的姑娘都是铁肩膀哎”成领唱后,女跟唱“都是铁肩膀哎……”他俩一边迈着新疆特有的舞步,两臂做着担担的动作。然后,两只手拈着衣角,有意展示着蓝白条纹相间的新疆服饰。小伙挺拔,姑娘婀娜,蹁跹起舞,让人目不暇接。

 

      “大寨的小娃娃,”男主唱一人领唱到此时,停下舞步,众演员齐声问:“怎么样?”

 

      “上学还背粪筐哟!”成一边唱,同时伸出大拇指。

      “亚古西,亚克西……大寨人是亚克西!”众人齐唱着,踏着舞步,两个圈子再次转动起来,最后唱到“大寨人是亚克西”同时伸出大拇指……。

 

      后来发现,有女知青在的场合,男知青往往文明而沉静,小伙伴们看表演时,站着离他们近了,也不粗鲁赶我们,而是轻声说:“小宰儿,站远一点哦,别绊倒了。”重庆话里,一般叫年轻娃娃为“宰儿”。

 

      再后来,家住学校的一个叫“小毛”的伙伴得意地告诉我,有个男知青熟悉了,还教了他一首打油诗。我很好奇,让他读给我听。

 

      小毛比我高一个年级,懂得自然比我多,他抬头挺胸,挥着一只手,摇头晃脑,一句一句地朗诵起来: “屁,屁,屁,一股碳酸气, 一不小心,它就溜了出去。 打屁的人洋洋得意, 闻屁的人提出抗议: 赶快滚出去!”

 

       哈哈,小毛念完,我们两人都笑得前俯后仰。

标签: 童年 记忆

  • blogger
分享本文至:

评论:

蓝天
2023-06-22 15:52
知青,历史天空上的一抹重彩。
Powered by emlog 非经营性网站《蓝天的记忆》版权所有蜀ICP备2020028129号-1 sitemap